封面人物
   
张长城与海外观众
,舞台便成了他秉公执法、为民除害的"法地"。他将人生的甘苦体验完完全全融入戏中,《闹开封》、《飞龙女》等戏,是他用生命的经历在演出。他将生活的体验化为戏曲程式,激面、抖须、甩发、水袖等动作,随戏而生,应戏而用,张弛有度,轻重有节,急缓有序,起承转合,恰到好处,将潮剧老生艺术推向一个高峰!张长城说,每演到这一处,全身的血液几乎都冲到脑门上去,完全是物我两忘,进入了戏境。
  不过,像他这样的潮剧老倌昔年亦曾有过"马失前蹄"的"糗事"。解放初期,一次潮剧团在汕头演出《花木兰》,张长城在剧中扮演元帅角色。有一天晚上,在演出中突然响起防空警报,全场熄灯,演出嘎然而止,整个戏院漆黑一片。中间休息的张长城遂将挂须卸下挂在道具墙上。待到警报解除、演出接续,张长城走上舞台,一边念"本帅……",一边伸手捋须。糟了,匆忙之间竟忘记挂上须子了!"老老戏做到唔知(忘记)挂须"的张长城,从此更加注重演出前的准备,演出中更是一刻都不敢松懈。
  百姓喜欢的艺术家
  张长城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大帧照片,那是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接见他的
  25
     
   
封面人物  
图片。1963年周恩来出访亚、拉、非等国家归来,途经广州,在省交际处观看了潮剧现代戏《杜鹃山》(选场),并亲切接见扮演农民英雄乌豆的主演者张长城等人。他记得周总理和蔼可亲地对他说,要培养100个书记容易,而要培养1个艺术家就难啦。这是张长城一辈子铭记在心的一句话。
  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古装戏后,张长城调至广东潮剧院一团,稳居潮剧第一老生的宝座。1987年,张长城晋京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获文化部嘉奖,尔后又夺得第四届广东省艺术节演员一等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荣誉表演奖。他一生数登银幕,《告亲夫》、《闹开封》、《刘明珠》、《张春郎削发》先后被摄制成潮剧艺术片,流行于海内外,他饰演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由此赢得潮剧"活清官"、"老相爷"、"老生王"的声誉。
  饱尝过少时"寒彻骨髓"的苦楚,经历了初入行时几近"山穷水尽"的无助,又享受过作为一代名伶的极顶荣光,在新旧社会的变换中,张长城历经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生活的大喜大悲,以及艺术生涯的酸咸苦辣甘。虽然历经沧桑,但张长城性格达观,每次见面总是给人神朗气爽、神采奕奕、谈笑风生的印象。熟稔之后,不时与我辈扪虱倾谈,信手即来,兴起时,还不忘说上一句道白,起身来一个老生招牌动作!作为省级潮剧代表性传承人,几年前,张长城筹资拍摄了《回书》、《闹开封》、《磨房会》等折子戏,以及《梦会》、《舍子》、《执法如山》、《审子》等专场,利用光电技术为潮剧老生表演艺术储存影像资料。晚年的他身患哮喘,走几步路都会气喘,但每当为徒弟示范时,那台步那手法,依然气势如虹,艺惊四座。
  张长城对新生事物永远抱有好奇之心,在八秩之年,见年轻人都用3G手机,心血来潮地约上笔者前往手机店选取一部触屏手机,笑称自己亦是"80"后。每次接到演出邀请,他不顾年事已高,每每践约,或在粤东或赴穗、鹏城,乃至远渡重洋到东南亚一带献艺。或许是儿时的经历,或许是天性使然,成名后的张长城交游甚广,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皂隶,九流三教的朋友都有,但他心中总有一块柔软的位置,一种悲悯的情怀,一如既往地牵挂着芸芸的劳苦大众。暮年的他,行以躬亲参与慈善活动,为援助玉树孤儿义演售碟、献唱募捐,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平民艺术家!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