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各安天命",但凡家里有吃的,都不会让孩子去做戏。可做戏,对当时缺衣少食的张长城到底是一种生路啊。他先是在草台班子里跑龙套,11岁那年,以3斗米的"身价",卖身到中一枝香戏班当童伶,后又辗转到老三正顺等戏班。 |
或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在三正顺,张长城开始学小生行当,由名教戏卢吟词先生执教。可所谓的"名师出高徒"在张长城身上并不奏效。老师虽好,无奈自己身材瘦小,形象不潇洒,高音又唱不上去,一上台便经常被喝倒彩。谁能想到,如今的潮剧老生泰斗、一代宗师,曾经演戏却如此不受待见。观众不买账,对演员来说,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这样碌碌无为地熬过漫长的年月,直到1959年,张长城得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来了演戏生涯的"曙光"!广东潮剧院四团排演古装潮剧《素月孤舟》,他首次转演老生,在剧中扮演主角洪承畴。
到底是"杞梓之材",这一次的转行(当),让张长城"否极泰来",他扮演的洪承畴形神俱佳,广获好评。原来,深知自身"短板"的张长城,为此下 |
|
张长城在潮剧电影《刘明珠》中饰海瑞 |
|
|
|
23 |
|
|
|
|
|
足了一番苦功,从穿戴、台位、身段、动作等方面都进行了扬长避短的特殊处理:为显魁梧高大,他将别人两寸高的靴子加至四五寸,又在戏服底下垫上厚厚的棉袄,且戴上挂须,掩盖了人矮嘴阔的缺点;表演上则多采用正面亮相,少用侧身,且不拘囿于程式,将潮剧老生举至眉梢的"朝天指"、"翻指"等大胆举过头顶,给人以伟岸挺拔之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老生发轫的成功,成为张长城艺术生涯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华丽转身",他从此一发不可收,先后扮演了《金山战鼓》的韩世忠、《闹开封》的王佐、《刘明珠》的海瑞、《回书》的刘智远、《辞郎洲》的张达、《赵氏孤儿》的程婴、《汉文皇后》的刘恒、《铡美案》的包拯、《八宝与狄青》的杨宗保、《回窑》的薛仁贵、《磨房会》的刘智远、《齐女情》的齐桓公、《王茂生进酒》的薛仁贵、《蓝继子》的蓝宗麟、《赵少卿》的赵少卿、《李治登基》的李世民等众多经典老生角色。
"公堂戏"成一绝
说起张长城的《闹开封》,那是让万千观众倾倒的"公堂戏"。每次看戏,听他念:"开封三尺法,凛凛正纪纲。忠怀吞瀚海,正气压泰山。"那种神情,那种气场,不怒自威,无可匹敌。 |
"把戏(魔术)无真,艺术无假",这是张长城常挂在嘴边的话。的确,艺术容不得半点虚假,所谓"台上一刻,台下十年",他自身从被喝倒彩到备受推崇的艺术经历便是最好的例证。如果没有真正的实力,如何能在群星闪烁的潮剧界成为老生的执牛耳者?张长城另一艺术特点是"满眼是戏",眼睛是戏剧人物的灵魂。他深谙"传神写照最在阿堵中"的行话,通过刻苦训练,锻炼出一双炯炯有神、熠熠生辉的"会做戏"的眼睛。他对"眼功"的运用可谓功夫独到、自成一家。《闹开封》中,面对出身豪门贵胄的王氏一再的逞刁使奸,王佐怒发冲冠,气愤至极,字字千钧地念道:"清官难为,民怨难伸,我何颜再戴乌纱帽!"话音刚落,将头一仰,纱帽嘎然向后抛掷出去。那种力量,那种气势,看得人热血沸腾!从他眼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个为民伸冤、正气凛然的青天,又仿佛看到了他成长的经历、少年时的梦想在舞台上的投影!原来,年少家贫的张长城在旧社会多受欺凌,使他从小便立下了伸张正义、除暴安良的志向。成年后的张长城没有坐上"官衙",而成为一名伶人 |
|
|
|
2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