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戏论艺
   
徐晓芝
  白燕升,知名电视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原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频道主持人,2001年“金话筒奖”获得者,现任香港卫视副台长。他多才多艺,能唱京剧、河北梆子、越剧、黄梅戏、豫剧等多个剧种。作家余秋雨对白燕升有一个“判词”:一个超级戏迷,一位真正的内行,一位够资格的剧评家。作为戏曲行内人,白燕升会怎样评价潮州的乡土曲艺呢?
   近日,在他作为“乡土曲艺进深圳”采风团考察员莅潮采访期间,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专访。听听他对潮剧发展有何看法和建议。
   “当地文化的DNA传承得很好”
   记者:您是第一次来到潮州,有让您眼前一亮的东西吗?
   白燕升:潮州让我很震撼。这几天我们参观了很多地方,包括韩文公祠、湘子桥、牌坊街等。韩愈是唐代八大家之首,他被贬到潮州当刺史并终老在此。当地人对韩愈的推崇程度超过了历代文人学士,不可谓不崇敬,甚至连山山水水都改姓。它的影响程度是其他名家诸如欧阳修等无法相比的。其次是广济桥,我们所有的考察成员都特别震撼,卢沟桥、赵州桥、洛阳桥,哪里能跟它相比呢?亭、台、楼、阁,全都在桥上,还有浮船断桥,这是独一无二的城市符号。
   记者:这跟您想象中的潮州一样吗?
   白燕升:我想象中的潮州应该是很洋气、浸透着海外气息的,潮州人遍布世界各地,应该给这片土地带来很多中西合璧的东西,我觉得应该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的合体城市。很高兴看到这里保存着很淳朴的民俗民风,百姓脸上的淳真和朴实,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记者:您做戏曲节目这么多年,接触过不少各具特色的乡土曲艺以及
  49
     
   
品戏论艺  
艺术家,您觉得潮州的乡土曲艺氛围怎样?
   白燕升:全国大概有200多个剧种,我采访过的就有150多个,做戏曲节目的时候,很多地方我都走过了,但潮州我是第一次来。这里的乡土文化让我很震撼,潮绣、木雕、大吴泥塑、铁枝木偶等这些乡土曲艺文化,以及在节日期间举办的庙会等活动,从表面上看,有些东西可能只是对于红白喜事的纪念,或者有些只是为养家糊口而进行的,但仔细一想,他们传承的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手艺,而是当地的文化DNA。
   我们看到,当地百姓眼中的那种淳真、质朴、简单,是当下浮躁的、物化的生态环境下最难得的一种品质,而这种品质正是源于他们对乡土曲艺文化的敬重。他们喜欢这样的过节方式,他们日常生活中就在传承这些曲艺,他们身上延续着坚韧、执着、忠诚的品质,所以我们发现这里的老百姓生活都很自在。尽管他们听不懂普通话,而我们也听不懂潮州话,但是没关系,这里的老百姓有着自成一体的文化特征,他们守护着自己的文化DNA,就足够了。
   记者:有些人觉得潮州人这样的传承方式太传统太落后了,您怎么看?
   白燕升:我并不这么觉得。这里每个人内心供奉着自己的神,对天地怀有敬畏之心,寺庙的匾额写着儒家的教训……这是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的,是老百姓内心的信仰,几百年来所崇拜的一种共同文化,并向宗教一样去顶礼膜拜,特别是正月这段时间,在潮州的大乡小镇都有着浓郁的节俗生活气息,在这很多城市是见不到的。
   前两天我们在牌坊街逛的时候,居然看到有唱戏的,我赶紧从不同角度拍照,觉得这不就是鲁迅笔下的社戏吗?夜色阑珊,不大不小的一个戏台,五六百位观众,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每个人都认真地盯着台上看,我当时特别感动。在这里,潮剧一直在发挥着高台教化的作用,不停地在教育着、温润着、回馈着当地的受众。我突然想到自己小时候在老家河北农村土台子上唱戏的经历,我想,这一方小小戏台,就是中国老百姓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虽然说戏台上所演唱的不一定全是真实的历史,但这其中包含着最朴素的情感。你说什么是最好的乡音乡情,其实就是当地的地方戏。我想,在潮州,潮剧应该是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优秀的文化艺术,没有比潮剧更合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