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撷英
   
  镜头二:1960年潮剧团出访柬埔寨后回到广州,为正在我国访问的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专场演出结束后,西哈努克亲王由陈毅副总理陪同上台接见演员。
  从1960年10月底至12月9日,中国潮剧团在柬埔寨共演出42天,取得了圆满成功,增进了中柬友谊,潮剧团赴柬访问结束后十天,即12月19日,中国和柬埔寨签订了《友好互不侵犯条约》。
  从1958年至1965年,应香港新联、大鹏、凤凰等影片公司以及珠江电影制片厂有关拍摄潮剧艺术影片的要求,吴老又积极审定剧目,修改剧本、协调有关方面的关系,先后拍摄了五部潮剧艺术影片,这批潮剧艺术影片的拍摄发行,使潮剧的影响更为广泛,特别在泰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地,对当地潮剧的改革发展起了积极的影响。海外不少观众通过电影而认识了潮剧。
  亲自创作修改剧本 促进潮剧研究
  吴老长期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公务繁忙,但他对剧本创作、修改花了不少心血。据不完全统计,从五十年代初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为止,他参加创作、整理、改编,或动笔修改、润色的剧本,总数在五十个以上。现在潮剧舞台上仍经常上演的《辞郎洲》、《井边会》、《续荔镜记》以及现代戏《松柏长青》、《万山红》等,都有吴老洒下的心血。五六十年代潮剧院一团对外交流演出的剧本,澄海艺香潮剧团、潮阳元华潮剧团赴广州演出的剧本,以及电影《荔镜记》、《王茂生进酒》、《刘明珠》等剧本,也都留有吴老修改、润色的墨迹。吴老对传统剧目的整理,很注意保存原剧的特色,但又在原有基础上推陈出新,赋予新意,他参加整理、创作的《井边会》、《续荔镜记》,就脍炙人口 ,《井边会》已成为演出场数最多的经典剧目;吴老根据传统剧目整理的《金福戏鬼》和根据莆剧《卖水》改编移植的《梅英表花》,已成为有名的丑戏和彩罗衣戏。
  吴南生任广东省委书记后,致力创办经济特区,但他对潮剧仍然十分关心爱护。1978年春,在省委的关怀下,我省在全国率先恢复粤潮琼汉四个戏曲剧院,他积极筹划潮剧于1979和1981年两度到泰国、新加坡和香港访问演出,这是继1960年到柬埔寨演出之后,时隔20年又一次影响很广的
  53
     
   
艺坛撷英  
海外演出。上世纪八十年代,吴老将在揭阳和潮州出土的两个明代潮州戏文《琵琶记》和《刘希必金钗记》以及流传在英国、日本、奥地利的明代潮剧本《荔镜记》、《金花记》(附刻“苏六娘”)、《荔枝记》等汇集编辑,以《明本潮州戏文五种》为书名,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这是一件保存我国古代戏曲史料,特别是潮剧珍贵史料的极有意义的工作,吴老为此书写了序言,序言中说;“此书的出版,不仅使这些中国古代戏曲的瑰宝得到保存广为流传,而且也为学术界及海外喜爱中国戏曲艺术的朋友们,提供了有关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史方面的珍贵文献,特别是填补了潮剧史籍的空白。”此书出版以来,已成为海内外戏曲研究专家,特别是潮剧研究者必备的文献书籍,对潮剧历史源流的研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陈学希
  潮剧作为一个古老的剧种,在传承、组织、音乐存在形式和剧目的保留上,具有独特的、完整的形态,存在于潮汕文化当中。潮剧还是连接潮人乡情乡谊的载体。因而具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所以潮剧申报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非同凡响。
  潮剧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分布于粤东、闽南、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潮剧的历史厚重,源远流长,它是从我国戏曲于12世纪至13世纪形成北方杂剧和南方戏文(南戏)的分野上,由12世纪初叶在浙江温州的南戏滥觞而来。历经宋元二百多年的流转演变,南戏随着历史的浪花向长江流域和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