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撷英
   
李伟烽
  作为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潮剧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追捧,面对着振兴民族文化的历史新起点,著名潮剧剧作家范莎侠认为:我们应该把握机遇,切实做好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这是历史赋于我们当代人的文化责任。
  30年来潮剧佳作频现
  在潮剧界中,范莎侠的名字早已芳名远播了,她出身于潮阳教育世家,1997年调进广东潮剧院从事专业戏剧创作,是潮剧创作中屈指可数的女作家,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她创作、改编的剧目达数十部,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据范莎侠介绍,几乎在每个年代里,潮剧这个植根于乡土的剧种,都相继涌现出一批精彩剧目,无论是重新整理的传统戏,还是新编历史剧,抑或是贴近生活讴歌新时代的现代戏,都相继从剧作家的笔下走上舞台。在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中,潮剧发展曾停滞不前。直到1978年,广东潮剧院建制恢复,大量传统剧目得以重新上演,改革开放为中国注入了活力,特别是汕头建为经济特区之后,古老的潮剧重新焕发出光彩。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潮剧院先后多次组团到东南亚、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演出,潮剧于是成了增进潮人乡情梓谊,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思想大解放、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发展的时候,也给潮剧艺术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剧作家们以饱满的创作激情,酣畅的笔墨挥写出潮剧的新篇章。从这个时期开始,作品题材丰富,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和人性的刻画,更加重视对社会现象的深层次揭示,有广
  35
     
   
艺坛撷英  
度,有深度,思想性、文学性更强了,创作成果显著。李志浦的《张春郎削发》、《陈太爷选婿》,陈英飞、杨秀雁的《袁崇焕》,郑暹发、黄月金的《边关情仇》,范莎侠的《葫芦庙》、《东吴郡主》,陈英飞的《德政碑》,沈湘渠的《老兵回乡》,陈韩星的历史歌剧《东波三折》、《大漠孤烟》,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
  潮剧传承需播洒更多的汗水
  有400多年历史的潮剧唱腔典雅,表演细腻,是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随着社会朝着多元文化方向发展,古老的潮剧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市的编剧人才十分稀缺。目前,全市在职的一级编剧1人,二级编剧2名,三、四级编剧若干名,创作力量明显薄弱。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汕头一批剧作者仍坚持创作,不断推出一批新作。
  潮剧在不同的时代都具有鲜活的魅力,在这无限风光的背后,是一批又一批的潮剧艺术家在潮剧园地里耕耘播洒的汗水。范莎侠认为,潮剧应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不仅要做到老一辈人爱看,更要培养新一代的观众,对于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潮剧人要敬畏,要感恩,要有文化责任心,更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潮剧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使这朵“艺术奇葩”跟上时代节拍,迸发出无穷魅力。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1-7-16
范莎侠
  经过近两年的一稿再稿,全新编创分为上、下两集的戏曲舞台本《白兔记》的创作工作基本完成,我长吁了一口气。
  圈内曾有人劝我,你能写重点戏,花这么大的精力写这种难以推上重点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