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广东潮剧院二团《刘璋下山》剧照 |
广东潮剧院二团《龙凤宝烛》剧照 |
|
|
广东潮剧院一团《延春救主》剧照 |
广东潮剧院三团《双驸马》剧照 |
|
|
广东潮剧院一团《金山战鼓》剧照 |
广东潮剧院一团《张春郎削发》剧照 |
|
|
|
|
|
这段时间,“工匠精神”成为热词,引发极大的反响和共鸣,很多生产制造行业都开展了对照和讨论,希望从中寻找锻造行业品质和魂魄的精神法宝。那么对于精神生产领域的文学艺术来说,特别是以表演为核心的戏曲艺术来说,是否也应该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一种?是否应以“工匠精神”来锤炼演员?
对于这个问题,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答案是否定的。他们认为,演员是艺术工作者,最高目标是成为艺术家。艺术家是天才和灵感的集合体,讲究的是禀赋、气质与机遇。工匠千万次的重复,生产出来的充其量是工艺品;艺术家不经心的一次灵光乍现,创造出来的是艺术品,两者之间的差距有如云泥。在物质生产、科学技术领域提倡“工匠精神”是顺势而为,而在文艺行业提倡这种精神违背艺术规律,是扼杀独立性与创造性。
然而真是这样吗?笔者认为这种认知源于对“工匠”的误解。现今人们普遍认为“工匠”是机械重复的工作者,是枯燥乏味、缺乏创造性的代名词,却忽视了工匠是组成每个行业的基石,是设计的实现者,技艺的传承者。真正的工匠以技为生,追求极致。如今陈列在各艺术馆、博物馆中的青铜器、玉器、陶瓷等,哪一件不是工匠制造?谁又能说这些不是艺术品?这些工匠不是艺术家?与之对应,“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产品、专业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他们以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来表明自己的专业、敬业,“工匠精神”体现的是对职业的尊重和敬畏。此外,“工匠精神”体现的是一种踏实,不做过高估计,不存非分之想,不自吹自擂,不好高骛远,用产品和手艺来说话,依据客观标准来评价水平。可见,“工匠精神”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职业精神,而且特别适用于对戏曲演员进行职业精神匡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