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太多太多的让人忍俊不禁的笑科……传统的《换偶记》只是一出一个多钟头的折子戏,也是一出最具潮剧韵味的折子戏,一出铭记在观众心里的折子戏。潮剧院二团正是看准这个机会,发掘并进行重新的解读、创作。新编的《换偶记》取传统同名折子戏的核------老夫娶少妻,少夫娶老妻,因为两个女人同是宫娥而互换夫婿,导致吃官司的故事进行创作。新剧在保留折子戏独特韵味的基础上,从一度创作到二度创作都融入了大量的现代元素,使传统的潮剧着上时代的衣裳而焕发新的生命力,使观众在感受到过去的同时也接受现在。与新编古装潮剧《换偶记》有着传统戏做依托不同的,古装潮剧《濠城风云》则是近年广东潮剧院二团根据地方史实而创作的精品剧目,可能参加省乃至国家艺术节的剧目。这二台戏相继在“周五有戏”亮相,为舞台增光添彩。
4、一批近三十年潮剧舞台创作的精品剧目得以重现。近三十年来,因为市场的需求,潮剧的连台戏移植改编创作大大多于单本戏创作,但是,潮剧院的院团从来没有放弃抓单本戏的创作,而且对它的重视程度远非连台戏所能企及。《石榴花》等参加历届广东省艺术节的获奖剧目悉数登场。通过演出,向广大潮剧观众展示着近三十看来潮剧的发展和成就,加深观众对近年来潮剧创作的了解和认同。
5、一批传统折子戏和广东省演艺大赛的获奖参赛作品竞相辉映。潮剧有着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折子戏,除了三大瑰宝《杨令婆辨本》、《闹钗》、《扫窗会》,尚有如《赵宠写状》、《泼水定亲》、《周不错》、《串戏定亲》、《桃花过渡》、《井边会》、《回书》、《双喜店》等等一大批潮剧观众耳熟能详的剧目。这些剧目,经由老一辈艺术家千锤百炼,再经老一辈艺术家的保护并传承与新一代演员以至生生不息。新的演员在传承的同时也融入了新的诠释,并将属于时代的诠释演绎与观众分享,交流。广东省演艺大赛是青年演员的天地,为许许多多的青年演员提供一展身手的平台。自从参加1998年首届演艺大赛至今,潮剧院所属剧团经过多年的积累,参赛剧目已有了相当的数量和质量,也成就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演员。这些参赛剧目,观众往往只能在参赛期间能够看到,而一旦过了比赛期,这些剧目也随之封箱入囊,而“周五有戏”为这些戏提供舞台,让演员和观众同时 |
|
|
13 |
|
|
|
|
|
过一把戏瘾。传统的与现代的折子戏同台演出,相互辉映,宛若向广大观众呈现一幅潮剧历史进化的美丽画卷。
6、一批老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得以延续。姚璇秋、范泽华、张长城、方展荣、郑健英、郑桂坤等老一辈艺术家是潮剧辉煌的谛造者和见证者,他们在潮剧观众心目中的位置是谁也不能代替的。他们往往是身退而心不退,甘为潮剧事业奉献余热。他们或退居幕后,甘作绿叶,为培养新生辈而毫无保留地传承技艺。或仍然活跃在舞台第一线,为观众带来欢乐,一如方展荣领衔主演的《节义夫妻》,以及他与郑健英演出的《无意神医》之片段。他们精彩传神的演出,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周五有戏”为他们提供了发挥余热的平台,延续他们的艺术生命,真是功德无量。
二、促进多元化的文化交流
1.汕头是潮剧的中心,但潮剧并不是汕头唯一的文艺形式。除潮剧院团之外,活跃在汕头的还有话剧、曲艺、潮乐、杂技等形式不同的文艺团体。在“周五有戏”这一平台上,他们或独自演出如《笑星小品晚会》,或合场而分工如《潮乐曲艺杂技晚会》,这些演出让观众领略了除潮剧之外、具有潮汕特色的表演团体的艺术魄力。
2.促进剧种与剧种之间的文化交流。广东汉剧和正字戏曾是潮汕观众熟悉的剧种,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汉剧和正字戏分处于梅州与汕尾陆丰,而在汕头,观众很难一睹其风采。“周五有戏”洞察观众的期待,安排了多场次、精彩的演出。汉剧的参演剧目既有传统的如《齐王求将》,也有参加近几届广东省艺术节的参赛剧目如《金莲》。《金山战鼓》则是正字戏的保留剧目,传统的行当表演、南派武功的精品呈现无不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说,汉剧和正字戏之于潮汕观众有其历史渊源的话,那么,粤剧、梅州山歌剧、话剧,还有音乐杂剧等等外来的剧种、剧目也相继在“周五有戏”这一平台展现,他们的到来,也许一开始不为潮汕观众所熟悉和接受,然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今天开启的是一条小路,明天,将成一条阳光大道。在此,“周五有戏”犹如文化信使,不单促进剧种与剧种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起到桥梁的作用。未来通过“周五有戏”,观众或能看到更多更优秀的国内外名剧。 |
|
|
1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