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狄青》(编剧陈名贤、洪潮、李志浦)、《烟花女与状元郎》(编剧王菲)等等,也取得可喜成绩。 |
享有盛名、久演不衰的潮剧折子戏《扫床会》《卢林会》《井边会》《柴房会》《南山会》这五个“会”,现在已经成为潮剧的经典剧目,几乎叫人百看不厌。《扫窗会》改编自明代传奇《高文举珍珠记》中《书馆悲逢》一出,(剧本整理:广东潮剧院一团)写高文举、王金真爱情的坚贞与无奈,感人至深。
《卢林会》改编自明代传奇《跃鲤记》中的一折,(剧本整理:谢吟、王江流、李志浦、郑一标)。《跃鲤记》原写民间传说二十四孝之一的姜是故事,《卢林会》把原本彰显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改成一曲封建时代女性的悲歌,把戏的重点移到庞三娘爱丈夫、爱家婆、爱儿子却被休弃的悲剧,是一出潮剧传统旦行唱工戏。演出声情并茂,扣人心扉,催人泪下。阳翰笙有诗赞曰:“一曲《卢林会》,声声断我肠。千人屏息坐,争夸范泽华。”(女主演)
《井边会》改编自元末明初“南戏四大本”之一《刘知远白兔记》中《诉猎》一折,(剧本整理:郑文风、何苦)写刘咬脐母子相会,是一个著名的民间故事,令人心动神驰。
《柴房会》故事原见宋代洪迈《夷坚志》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20年代潮剧有演出本,60年代由魏启光(执笔)、卢吟词重新整理。老本《柴房会》原来无头无尾,是一个“坐唱”节目,开幕时李老三与莫二娘对坐着,弦声一起就唱起来,唱完就落幕,是一个好听而不好看的节目。魏启光以如椽巨笔,几乎将戏推到重来,通过李老三的投店、惊鬼、闻枉、仗义、上路等关目,强化他的正义感,使其性格发展脉络自然流畅,合情合理。又将潮丑的钻桌、跳椅、耍梯、滑梯等特技运用到戏中,使整个戏脱胎换骨,成为潮剧整理改编旧剧目、推陈出新的典范。由于两代名丑李有存、房展荣的出色表演,演出高潮迭起,波诡云谲,风靡潮汕、京师及东南亚地区。该剧成为潮剧丑角艺术最完美的代表作之一。田汉诗作小序云:“端阳次日,再看《柴房会》诸剧,皆精妙。”诗曰:“绝妙人间鬼趣图”。
《南山会》乃潮剧传统剧目《金花女》一折,(剧本整理:王菲、王老 |
|
|
43 |
|
|
|
|
|
汉、何苦)此剧也是潮剧丑角应工的著名剧目。总之,这五个“会”今天已成为潮剧折子戏的经典,它们代表了潮剧在整理传统剧目方面的最高成就。其他如《闹钗》《辩本》《刺梁冀》《闹开封》《梅亭雪》等,皆有口皆碑,蜚声潮剧界。
其次,潮剧编剧的优良传统还表现在贴近民众、贴近时代。潮剧剧本创作与时俱进,关注民生,表现民众呼声与时代精神。如清末民初,潮剧出现《林则徐烧鸦片》《林则徐戒烟》《袁世凯》《徐锡麟》等剧目;抗战时期,则有《上海案》《卢沟桥》《韩复渠伏法》等。解放后,有写革命母亲李梨英的《松柏长青》(原著吴南生,编剧林卡、陈明贤、张文)写劳模罗木命的《党重给我光明》(编剧马飞、麦飞等),写农民革命领袖的《澎湃》(编剧洪潮、林劭贤)。改革开放以来,成绩更为突出。如《老兵还乡》(编剧沈湘渠),写被抓壮丁在台湾熬了几十年的国潮民党老兵于80年代回乡探亲的故事。作者以抒情而又凝重的笔调,写亲人团聚的喜悦与艰辛,令人唏嘘,表达了骨肉团聚的心声与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人物虽小,主题宏大,是一出优秀的潮剧现代戏,曾获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提名奖。
《钱门亲事》(编剧李英群)写粉碎“四人帮”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贫困的农村买卖婚姻猖狂,钱老汉拟将女儿许配给有钱人以换取媳妇过门的礼金,差点酿成一出儿女婚姻悲剧,表现的是现代社会一个耐人寻味的主题--爱情与金钱的博弈。 《三香茶店》(编剧林树棠、蔡绍奇、宋麟锵)写山区三姐妹沐浴改革春风开茶店,剧作巧妙地将差点的发展与三姐妹的婚恋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改革开放大潮下新旧思想的抵牾与潮汕商品经济的发展。 |
《风雨三迁》(编剧林澜、洪潮)写建水电站过程中的拆迁与抢险,今天读来仍感亲切。因为拆迁与抢险一直是现代转型社会中经常发生、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
在这里,不能不提到在潮剧舞台上影响巨大的优秀现代剧目《江姐》(编剧王菲、郑文风、谢吟、何苦),大型现代潮剧《江姐》是全国第一个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地方戏曲文学剧本,由著名演员姚璇秋担纲主演,被誉为“比北京同名歌剧有看头”,成为潮剧保留剧目。剧本还出版了单行本, |
|
|
4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