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潮剧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潮剧历史的见证和缩影,潮剧老照片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去年2月,广东潮剧院与汕头日报编辑部联合举办潮剧老照片征集活动,向全社会征集记录、反映2000年以前潮剧重要活动的老照片。启事一出,就在全社会尤其是在潮剧界引起强烈反响。不少潮剧界老领导、老前辈以及热心"票友"、摄影爱好者纷纷表示,这是弘扬潮汕传统文化,加强对潮剧历史资料收藏和保护的好事。他们拿出珍藏多年的照片应征,希望这些照片,这些故事能够被更多的人分享。
短短3个月里,我们收集到潮剧老照片100多幅。其中,有反映党和国家领导人,海外国家或地区元首、使节及社会各界名流会见潮剧工作者的照片,如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亲切接见潮剧演员,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省长杨尚昆与潮剧演员在广州友谊剧院观看潮剧《春草闯堂》并与演员们合影留念,上世纪60年代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在汕头戏校观看学生演出等;有反映潮剧在海内外各种重要演出、重要赛事、学术会议的历史照片,如潮剧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广东省首届戏剧节饮誉京穗,潮剧分别赴美国、泰国、澳大利亚、柬埔寨、澳门 |
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还有反映潮剧工作者与其他剧种著名艺术家交流活动的照片,如上世纪50、60年代,潮剧演员与京剧武生泰斗盖叫天先生、中国著名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先生交流的往事,以及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在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时,与当时的名演员白杨、常香玉、陈伯华、潘凤霞的合影。此外,还有反映潮剧工作者与国际媒体交流、赴海外辅导排戏等老照片。这些微微泛黄的老照片,连同一个个当事人已经斑驳的记忆,清晰见证了潮剧的闪亮瞬间,真实记录了潮剧的辉煌时刻。
在对征集到的相片进行细致的整理、校 |
|
|
|
|
35 |
|
|
|
|
|
勘后,我们组织姚璇秋、林淳钧、管善裕、沈湘渠、郑志伟等潮剧界权威专家进行鉴定、筛选,最终选定50多张入选照片,并根据这些照片的内容梳理出若干主题,由汕头日报记者分头走访老照片中的当事人,倾听他们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将"口述历史"整理成稿。
从2014年6月14日,也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那一天开始,《汕头日报》在"潮风"版推出《史海钩沉之"潮剧老照片"》专栏,透过一张张泛黄的潮剧老照片,让那些尘封于记忆中的生动有趣的往事,在潮剧老艺术家们的娓娓道来中鲜活重现:谈起在盖叫天先生家的交流活动,姚璇秋形容是"一节生动的表演课",聊到兴致之时,她甚至站起来模仿盖先生当时的动作;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黄瑞英仍记得习仲勋书记的表情,也记得他说过"你们的戏很好,谢谢你们";著名潮剧导演林鸿飞多次赴新加坡为社团排戏,回想起当时的经历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又赶在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前夕,把这个栏目陆续见报的旧照、故事一并编辑成书,以期让更多的人一起珍存、感受、分享潮剧之温暖,文化之美好。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文化正如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源头很远,流过历史,流到今天,还要流向未来。作为植根潮汕大地的古老地方戏曲剧种,潮剧或许在不少潮汕年轻人的心里,是一个模糊甚至陌生的概念;然而,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潮剧是潮汕人"生命故园"的象征符号,是一个如痴如醉、挥之不去的情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曾语重心长:"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每一个潮汕人而言,像潮剧这样为潮汕独有的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胶己人"这个群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代表着潮汕大地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
今天从历史中走来,未来始于足下。正是因着这样的认知和追求,这些年来,我们向全社会征集潮剧历史文化资料,顺利筹建了潮剧艺术博物馆;我们认真做好潮剧老照片的征集、整理,即将编印出版《光影·故事——潮剧老照片集萃》这样的书籍。心有高标,方可致远。潮汕这片神奇的热土,孕育着海内外2000多万潮人,潮汕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潮人生生不息、绵延向前的不竭精神动力。保护和传承潮汕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守护我们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和未来的希望! |
|
|
3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