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也说过,这种画家集体为一个剧种创作而举行的展览,在全国也是十分罕见的。这证明了潮剧的艺术力量和影响力。他说,包括潮剧的中国戏曲,与国画,都是传统文化,它们在艺术
《潮剧国画人物展》现场
上是共通的,也就是说,写意性是它们共同的艺术意趣,所以,以国画表现戏曲,可以曲尽其妙,可以传神入微,并获得让人满意的艺术效果。
  管善裕不愧为此中行家,一语中的地揭示了潮剧和国画的关系。我们知道它们都是中国文化这棵大树上生长的果实,都受到华夏文明的滋润。它们不仅相通,也互相影响,相得益彰,同时相辅相成。我们知道不少大画家都热爱戏曲,有的如李苦禅更是京剧票友;而不少戏曲艺术家,如京剧大师梅兰芳、程砚秋,如潮剧艺术家吴峰、洪风、管善裕、郭楠、方展荣等等,也都是丹青妙手。潮剧表演家方展荣就曾说过,他从国画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如以简驭繁,虚实结合,意到则止,乃至恰当的夸张,诸如此类,他都借鉴来融化在表演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欣然地说,幸亏学了国画,我得到了不少东西。这回,他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潮丑图》,诙谐而生动。因为有切身的体会,于人物的细致的捕捉上颇见其工夫,我发现他有意识地强化了人物的面部表情,夸张地突出了潮丑的喜剧效果,因此甚是传神。这是有别于专业画家的风格。而管善裕的创作,其实也十分注意表现舞台的动作,以线描的勾勒,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瞬间的动作和表情,这种集中与突出表现人物的艺术特色,其实更富于戏剧色彩,而这种艺术特色也同时见于老艺术家苏石风的创作。这都是深谙潮剧者的悉心体会。因此,不少观众驻足这些作品之前,流连忘返。丹青绘戏魂,生动而传神,令他们仿佛置身于剧院,在锣鼓声里,重温那戏里的跌宕与精彩。
  23
     
   
专题  
  艺术的相得益彰
  在接到创作任务时,不少画家都摒挡杂事,全副身心投入创作。著名画家陈政明说,这次创作潮剧国画人物,其实是一次挑战,对于汕头的画家,这也是破天荒的。他说,这次参与创作的画家中,不少是中国美协会员,起码是省美协会员。有潮汕三市的画家,也有在外地的潮籍画家,阵容可观,这也是别的展览所没有的,而集中了老中青的画家,共同为一个主题创作,却也是我市美术界中前所未有的。他说,这种创作,不仅使潮剧与国画相得益彰,也为画家们的创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天地。
  据了解,这三十几位画家中,不少人的创作是第一次与潮剧结缘。其中有的画家,如陈延、卢中见,他们是外地定居汕头的画家,他们的创作,其实是自己心目中对潮剧、潮汕文化的解读。而对于我们观赏者来说,或者这些作品有些另类的味道,可是这种多棱目光观照下的艺术,谁不欣然叹赏?不同文化的碰撞,似乎更能呈现潮剧独具的地方文化色彩。
  其实,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于艺术家而言,即是潮籍画家,他们所见的潮剧,也无不都是他们心里的潮剧,可以唤醒他们悠远的记忆,欢乐或忧伤的感情,就都化成了创作的笔墨,一一展现出来。不同画家各有所长,风格各异,或粗犷或细致,或秀媚或豪宕,或泼辣或明丽,酣畅的笔墨,不但尽呈风采,也都在抒写着他们与潮剧的酸甜苦辣。这里我们感受到陈政明的沉稳,谢种松的老成,刘启本的深厚,张安健的工整,林月光的夸诞,肖庆书的写意,姚建平的精致,郑少洲的姿媚,李小澄的泼辣,陈再殿的刚健,杨培江的幽默......不一而足,可谓赏心悦目,目不暇接。
  专程从新加坡赶来参加潮剧节的张先生,已是三代海外潮人了,但他不忘家乡的根,从潮剧中认识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回他与同样痴迷潮剧的友人一起飞来汕头,每天走马灯似观赏潮剧,大饱眼福。听说举办《潮剧国画人物展》,他们专门赶来观赏。在这一两个钟头中,他们赏之不尽,啧啧称赞,这种艺术的融合,不仅极其精妙地展示了潮剧艺术的美丽,也展示了国画的艺术力量,动人的艺术,欢乐的视觉盛宴,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张先生说,这是他此生难以忘怀的时刻。和张先生一样,还有更多的海内外潮人,观赏《潮剧国画人物展》后,都会对此留下美丽的记忆。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