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到上海戏剧学院的进修,这些学习机会都是剧院提供的,对我专业水平的提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问:说说剧名好吗?听说一开始并不是《成康登基》?
杜:对,我一开始起的剧名是《萤火情》,至今我也偏喜欢这个名字。但是剧团为了适应广场戏的要求,为了让剧名通俗易懂,又有吉祥喜庆的意味,所以改为《成康登基》。我希望可以两个名并存,并且我个人更喜欢《萤火情》。
问:有人说这只是一个讲故事的戏,有点宫廷戏的俗套,你认可这种说法吗?
杜:《成康登基》确实是一个讲故事的戏,我并不认为这有何不妥。戏曲本来就是“以歌舞演故事”,这也是它千百年来广泛流传、深受欢迎的原因。我不喜欢故作高深,把一个好端端的故事弄得支离破碎,不知所云。这样搞的结果是:深度不一定有,但欣赏的美感却被破坏了。依我看,一个戏,只要是讲出了一个好听的、动人的故事,能给人一点启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足矣!我的《成康登基》就是有着这样明确的追求,并且朝着这个 |
|
潮剧《成康登基》剧照 |
|
|
41 |
|
|
|
|
|
方面努力的。
虽然是讲故事,但我尽量做到不落俗套。主要是借宫廷争斗的故事,揭露权欲对人性的摧残,呼唤人间的至情至爱,希望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问:萤火灯在剧中多次出现,给人很深的印象,甚至成了一种象征的符号了,它寄托着什么呢? |
杜:萤火灯既在戏的关键之处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又具有象征意味。正是善良的人们心中那一盏盏“萤火灯”,给黑暗的世界带来了一丝温暖,一点希望和一片光明。
问:这个戏好象看不出是哪一个朝代。
杜:对。我把这个戏的创作概括为:“不详的朝代,虚构的人物,善良的愿望,真实的情感。”
问:这个戏的矛盾冲突并不是那么激烈,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以情动人,这是你刻意为之吗?
杜:是。我在这个戏里用很多笔墨描写了相知相惜的父子情、相依相恋的父女情、相亲相爱的兄弟情,更有成康与林翠儿心心相印、超越生死的纯洁恋情。剧中的主人公成康、林翠儿、赵思婷都是正当青春年少的“如花美眷”,
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我最愿意着力刻画的人物。
问:《成康登基》的编导作都是中青年创作人员,你们的合作令人期待,谈谈你们这个创作班子吧。 |
杜:好的。我们都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互相交流,互相探讨,互相补充,合作非常愉快。导演李祥光、作曲王庆苏都是经验丰富的创作人员,但他们也没有驾轻就熟地用常规套路对待这个戏,而是跟我这个后学者一样,"以精品意识创作长连戏"。我们对戏的定位是——尽量做到雅俗共赏,正象剧作家李志浦先生说的那样"在有益的前提下力求好看"。 |
当然,由于经验的不足和水平的限制,剧目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起码我们都非常用心,把这个戏当成精品来搞。一团的团风非常严谨,担纲主演的青年演员林燕云、王美芳(上集的成康与林翠儿扮演者)等人也特别用心地塑造人物,他们都说演得很过瘾!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 |
|
|
4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