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潮剧相逢,正值童稚之时,小小的自己总喜欢依靠在奶奶的旁边,盯着电视上播放的潮剧,听那委婉细腻唱腔抑或铿锵有力的腔调,却不忘调侃那一张张涂着颜料的花脸,换来戏迷奶奶的一个嗔视。有时,更对爷爷放在柜子里的一排列录音带感到惊奇,小小的东西里竟藏着那么多不同的声音,一放入录音机里,便不停地在吟唱。等自己慢慢长大,自己思想丰翼,才真正走进潮剧,触摸到那由生、旦、净、丑行当演绎的丰富世界。
接触到潮剧,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张春郎削发》和《柴房会》,简单的剧情,简单的人物关系,让我简单地喜欢往潮剧的世界里钻。逢年过节,村里都会搭起戏棚子,早早吃完晚饭的老人、小孩都往观众座坐。等舞台锣鼓一起,便静坐台下看尽台上悲欢离合、乱世烽火,听尽缠绵绯思、喜乐愁肠。剧一停幕落下,人群散开欣然离去。
也许因为自己是女子,偏爱剧中的女角色。提到潮剧,第一瞬间便会在脑海中勾勒一个步姿委婉,缓缓走来的温良形象,女子柔情似水;有时或是一个英气四射,智勇双全一心诛奸报国的英勇形象,女子一腔正气。在潮剧《红鬃烈马》中,那位为追求爱情自由,慧眼识英雄的王宝钏,她被父亲王允借用男权社会的光环逐出相府。但苦守寒窑十八年最终苦尽甘来,她的结局无疑是美满的。类似的,《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等女子,都是在经历一系列考验后与心爱之人喜结连理。
落幕时刻,人尽散场,那段揪人心扉的故事终止,红颜韶华不在,戏里的结果也不再令人稀奇,潮剧就是普遍采用这种皆大欢喜的结局,用以传递出人们对生活向往着一份美好。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令那些戏迷最为熟悉且津津乐道的还是潮剧中的过程情节,若说结局是锦上添花,那过程便是剧中的点睛之笔。
落幕时刻,回思其中的情节,真正让自己思绪万千的莫过于那些寻夫念子,忍辱负重的坚韧妇女。细听那忧郁的曲调,婉转悠长,不禁柔肠百转,为她的遭遇凄怆,戏里爱情、亲情的相遇,是演员主导的一场戏,过程一波三折,千回百转,结局终究是以喜做结尾。
或许这一切只是巧合,又或许是命中注定,剧中的情节与结局由写戏的人来定,而生活中的我们无法向潮剧中那般,永远走向一个美好的结局。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袅袅潮音,带走的是慢慢走向剧终的情节,剧终人散时,留下的是给观赏者无尽的遐思。
谁的命运如她,红装凝眉,在风尘中萦荡,看错郎,最终怒沉百宝箱;谁的命运如他,才华横溢,在官场上驰骋,遇奸臣,敌不过殉身结局?剧终人散时,无论结局如何,也许中间那段过程才是最炫目的时光。
最美的故事已落幕,回到真实的世界里,最终的命运如何美满,终究敌不过最跌宕的过程。我们得受自然的约束,得学会习惯世间冷暖、悲欢离合,甚至生老病死。像演员,真正体验自己的生活,若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场潮剧,在戏里,我们都是未定的角色,在演绎着未知的剧情。
韩山师范学院 郑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