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院动态 一团动态 二团动态 市团动态 公告栏  
 
潮剧老电影《告亲夫》拍摄始末
广东潮剧院青年剧团于上世纪60年代短短 4年间,演出了几十部经典剧目,拍摄了3部电影
发布时间:2020/6/5 11:03 来源:汕头日报 作者:刘开荣

20.jpg

1960年冬电影《告亲夫》封镜合影


25.jpg

1961年春电影《闹开封》封镜合影


  1959年广东潮剧院一团拍摄的彩色潮剧电影《苏六娘》在海外发行,掀起东南亚一带潮籍乡亲的“潮剧热”。1960年5月,广东潮剧院一团赴香港演出,引起轰动效应。香港新联影业公司由此筹划,请潮剧院一团再于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一部黑白潮剧电影《告亲夫》。时潮剧院一团已经接到代表国家出访柬埔寨的任务,所以有关方面和潮剧院领导决定,由新组建的青年剧团来担任拍摄电影的任务。

  广东潮剧院青年剧团成立于1960年5月1日。1960年3月,为参加7月份于广州举行的中南区首届青少年戏曲艺术汇演,汕头专区各专业剧团举行青、少年戏曲艺术大汇演。汇演结束后,广东潮剧院将各参演剧团的优秀剧目连人带戏抽调成立了一个青年剧团,同时从戏曲学校毕业的优秀青年演员中抽选部分加入青年剧团,归潮剧院领导,于5月1日举行成立仪式。建团时,全团50多人,其中演员30人,演员最大年龄27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22岁。陈汉泉任指导员,代理团长。组建后立即排演《闹开封》、《赵宠写状》、《活捉孙富》、《摇钱树》四个短戏,经过两个多月的排练,于1960年7月11日首次在汕头公开演出。公演后,即于7月20日到广州参加广东省第一届青、少年戏曲演员汇演。这次举行的首届青年演员汇演,有粤剧、潮剧、琼剧、汉剧、西秦戏、正字戏、白字戏、雷剧、采茶戏等剧种的青年演员480多人参加,演出剧目45个。潮剧院青年剧团参加汇演的《活捉孙富》、《赵宠写状》、《闹开封》和现代戏《摇钱树》,均评为优秀剧目,实现首次上省满堂红。

  汇演结束后回到汕头,就接受任务着手排演《告亲夫》。根据三正顺潮剧团林劭贤整理的《告亲夫》剧本,郑文风、马飞、王江流进行重新修改整理和作曲,原来的剧本剧情只是表述颜秋容在三圣母殿早产一婴儿后因失血过多去世,婢女若云怀抱婴儿随文淑贞赴苏州府盖纪纲处告状。赴广州拍摄时,剧组一致认为应该改写增加这一场“三圣母殿泣诉”的重头戏。经过说服投资方后重新改写剧本,边修改边作曲边排戏,1960年冬于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成黑白电影,1961年即制成电影拷贝发行海内外。据颜秋容的扮演者陈淑粧女士回忆,当时在电影厂拍摄电影时,天气寒冷,在化妆室化妆身上还穿着一件大棉衣,化妆完换上戏装才去摄影棚拍摄电影。《告亲夫》的电影导演是曾执导《苏六娘》的罗志雄。影片拍成之后,《告亲夫》成为青年剧团的首本戏。后来的舞台剧从此照排演出,并成为保留剧目。

  青年剧团在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告亲夫》后,又拍摄由张长城和朱楚珍主演的《闹开封》以及由王悦芳和郑强发演出的《嫦娥奔月》片段。1961年4月,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广东潮剧院二团并入青年剧团。合并后的青年剧团于1963年夏赴广州,拍摄由范泽华、洪妙、张长城、朱楚珍、陈玩惜等主演的潮剧彩色电影《刘明珠》。1964年下半年,青年剧团改称为广东潮剧院二团。

  广东潮剧院青年剧团在当时短短四年,就演出了几十部经典剧目,拍摄了三部电影,参加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到汕头的录音有《井边会》、《回书》、《磨房会》、《包公会李后》、《宝莲灯》、《金花女》、《金山战鼓》、《思凡》、《益春藏书》等传唱不衰的音像作品,至今仍在潮汕和海外潮籍乡亲中广泛流传。电影《刘明珠》还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享誉海内外。


 
 
上一篇: 林玩贞:粉墨人生写真情
下一篇: 用接地气的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汕头市潮剧研究传承中心(广东潮剧院)地址:汕头市金平区潮护路6号
                       邮编:505021 电话:0754-88112102 传真:0754-88112104
                       粤ICP备13008716号 粤公网安备44051102000031号